由于先天性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有些新生儿一出生,便出现了佝偻病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则不同,刚出生时没有什么症状,长至3岁多的时候,却出现了佝偻病的症状,经诊断,属于晚发佝偻病。本文介绍一下晚发佝偻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一、晚发佝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婴幼儿佝偻病相同,即缺乏VitD。但近年来深入研究表明,体内钙量不足才是导致晚发性佝偻病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足量的钙摄入,再多的VitD也达不到骨质矿化的效果其可能出现的病因如下:
1、生长发育迅速或肥胖儿童,这类儿童对VitD及钙需求量大,造成相对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缺少户外活动,这样就缺乏内源性VitD的基础。
3、VitD及钙摄入不足,钙摄入量少,食物供给不足,或有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导致外源性VitD和钙缺乏。
4、低锌:锌是骨骼正常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锌可通过影响碱性磷酸酶等与佝偻病有关的含锌酶的活性而影响骨代谢。
临床上常见3-14岁儿童以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疼痛,夜间明显,且反复发作来就诊,其患病率为14。4%。
二、晚发佝偻病的临床特点
1、疼痛:膝、踝等关节或下肢肌肉疼痛,约占70%-80%,其中膝关节痛最多占45%,于剧烈活动、劳累、走远路时出现,可自行缓解。
2、乏力、腿麻或腓肠肌痉挛,多在夜间发生。
3、多汗:与季节和温度无关。
4、睡眠不沉,易醒。
5、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
6、骨骼改变:少数患儿可有鸡胸,恒牙晚出,O型腿或X型腿等。
上文给朋友们介绍了晚发佝偻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了解了这些病因,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帮助孩子做好预防,让孩子远离佝偻病。如果刚开始没有预防,等发现孩子有佝偻病的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抓紧时间医治。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