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肩周炎

首页 > 骨科 > 肩周炎 > 治疗 > 正文

中医解析肩周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8日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也是较深刻和全面的。最早记载肩周炎症状和治疗的医学著作是晋代的《针灸甲乙经》,称其为“肩胛周痹”,并描述其症状“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至隋唐以后,进一步完善了其病因病机,认为其发病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等骨科疾病有关。至明清以后,根据肩周炎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而命名为“漏肩风”和“锁肩风”等,并发明了辨证用药、针灸、药熨、按摩推拿和练功疗法等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法。

中医解析肩周炎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由于X线、肩关节造影等新技术的应用,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肩周炎的病因病理及诊断和治疗,使国内学者对本病有了统一的认识,认识到肩关节是多关节的复合体,是由肩肱关节、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胸关节和喙锁连接等六部分组成。

国内对肩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主要是对肩关节运动的静态及动态的研究。研究盂肱关节的运动规律,对肩部主要韧带、肌腱和滑囊的应力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测得的生物力学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用X线电视监测系统及录像系统摄片,进行慢动作分析。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肩关节疾病病因学、病理学及诊断学的认识,更新了知识。近代电子技术、显像诊断技术和光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肩周炎由病史、症状、体征诊断逐渐向精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发展,广义的肩周炎的诊断名称也已被“肩袖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炎”和“肩锁关节炎”等具体诊断名称所代替。

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肩周炎功能重建方法日趋完善。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康复程度的设计更加合理。中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也由单纯中医治疗进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使治疗日趋规范化和系统化。例如临床应用按摩疗法、穴位封闭疗法、痛点封闭疗法、针灸疗法、多种理疗配合功能锻炼等有机地结合治疗,往往使肩周炎在早期得到治愈或使中晚期病人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治愈。

  • 唐秀锦

    唐秀锦

    主任医师擅长:骨质增生
  • 张少成

    张少成

    主任医师擅长: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和骨关节损伤、严重创
  • 薛宗林

    薛宗林

    主任医师擅长:骨折
  • 刘建华

    刘建华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