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是骨科常见疾病。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下腰痛以往多被认为是由于神经根受压迫所致,近代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少于30%约5%甚至少于1%的下腰痛(有或没有牵涉痛)是由于神经根受压迫所致,甚至有学者认为神经压迫本身并不引起疼痛,仅导致肌力减弱和感觉麻木,因而有椎间盘本身结构病变引起的下腰痛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最早提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概念的是一位英国学者Park。他发现部分下腰痛患者在传统影像检查中(cT或椎管造影)不被发现有明确的形态改变和疝出或椎管狭窄,患者的下腰痛症状不能被很好揭示;于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作为一种可能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被提了出来,尽管存有争议。
1986年,Grock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的形态学研究,提出椎间盘内部结构的紊乱可能引起下腰痛,学者才开始重视这一疾病。
1987年,美国的Milette学者进一步强调,:Miletlte和Mccarron RF是这样定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慢性腰背痛是由于髓核漏出到外层纤维环但没有明显疝出。这个概念初步阐述了它的病因是椎间盘内部结构髓核的紊乱和纤维环裂隙的出现。
目前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观点是:除外影像学检查神经根受压迫的慢性腰背痛,那些由椎间盘本身所致的下腰痛即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egenical pain disease) 。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