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会发生病变,髋关节的功能无法正常实现,此时应及时治疗,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其中一种处理方法,但术前、术中及术后都要处理好,以免影响效果。
强直性柱炎累及关节较多,不仅会对脊柱及其周围组织造成影响,还会累及周围的一些大关节,常见的就是髋关节受累。晚期患者表现为固定性胸腰椎后凸畸形,髋关节严重屈曲畸形甚至骨性强直,站立、行走、平视等都极为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时可做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以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就医时通常在20-40岁,但往往已到病变晚期,临床上可见到骨盆后倾、髋关节屈曲挛缩,放射学检查可见髋关节间隙变窄、内凸甚至骨性融合,髋周骨质疏松,股骨髓腔呈烟囱形,股骨颈干角增大,头颈比例减小。
在上述患者当中,除了骨性融合的患者外,其他患者可以考虑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注意在假体植入后,通过各方面的活动判断有误被撞击情况出现。一旦发现撞击,一定要把增生的骨赘予以切除。由于手术松解组织多,创面较大,因此一定要严密止血。
而对于手术后效果,人们比较关心的就是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了,具体的恢复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术前的功能状态明显影响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另外手术时机,即手术时是否处于疾病活动期,术后疾病控制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术后功能。
可以确定的是,手术后的早期主动和被动髋关节活动能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功能评分,因此建议一般于术后第一日起即给予患者CPM锻炼,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髋关节伸屈活动。1周后,鼓励患者扶持栏杆进行下蹲活动。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