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后纵韧带纵贯脊柱的全长,加强了纤维环的后面,但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惟间,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腰能都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分,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性结构方面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法
1.解除臀部肌肉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撩、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以加速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仰卧。用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问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使突出物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相应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思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本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斜扳或旋转复位时,由于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再在仰卧位,用强制直腿拾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服绳肌,这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
5.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撩、按、点、揉、拿等法,促使气血循行加强,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责任编辑:叉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