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炎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骨关节型、皮肤型、肿块型和混合型四种。
1、骨关节型
本型约占30%~90%,且危害大,易残留功能障碍甚至致残。本型多累及四肢小关节,呈不对称分布,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夜间尤重,影响睡眠。本型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及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病情常迁延数月或数年,约有1/5的病例有复发倾向。如不积极治疗可遗留关节畸形强直、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
2、皮肤型
本型约占25%左右,局部表现为灼热、奇痒、疼痛,多累及手、足、指缝等处,偶发于头或躯干。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潮红,以不同类型的斑丘疹为主,有的似荨麻疹,皮疹多呈簇状或片状密集分布不对称,积极治疗后2~5天内退疹痊愈,较少复发,部分患者可残留皮肤色素沉着。
3、肿块型
本型约占5%,多累及四肢或腰骶椎两旁及会阴部,表现为局部单发硬结,边界不清,疼痛明显,肿块逐渐增大,10~30天达高峰,随后液化,穿刺可抽出黄绿色黏稠的胶状液或血性液体。
4、混合型
本型约占5%,表现为上述三种类型的合并存在,表现复杂多样,多可致关节畸形强直。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