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腰椎间盘突出

首页 > 骨科 > 腰椎间盘突出 > 检查 > 正文

椎间盘因素引起的下腰痛临床表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5日

根据医师的讲述,椎间盘源下腰痛表现为下腰部、臀后部、股前后及大转子等处的疼痛,活动后及久坐、久站后症状加重,咳嗽、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症状反复发作,可达数月以上,虽可有根性放射痛,但无麻木、无力等神经根损伤表现。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体检多无明显的腰部压痛,也有患者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时出现腰痛或腰痛重于腿痛,一般无神经损害体征。有时腹部触诊可触发腰痛。

诊断注意事项

由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症状无特异性,客观体征极少。在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及CT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改变也不多。有学者提出,MRI单节段椎间盘信号改变伴后外侧高信号可能有临床意义。

椎间盘CT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中可能更有价值,椎间盘造影可诱发出与临床相似的疼痛表现,这可能与造影剂将退变性化学物质驱散到感受器附近,同时形成的机械压力也使敏感的神经纤维产生疼痛有关。但也不排除椎间造影的假阳性。

国际疼痛学会建议,判断椎间盘造影结果时应满足以下条件:造影应显示椎间盘退变;⑵ 诱发出与主诉一致的疼痛;至少有一阴性椎间盘作对照。至于椎间盘源下腰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回答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可参考以下条件: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半年以上;⑵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CT椎间盘造影阳性或MRI有单节段低信号以及纤维后方出现HIZ(high intensity zone)。

以上文章讲述了关于椎间盘因素引起的下腰痛临床表现的内容,研究表明,椎间盘纤维环外1/3、后纵韧带内含有窦椎神经,在临床研究中用L2神经根阻滞后下腰痛消失;另外,产生疼痛的退变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内的伤害感受器末梢更多,炎症介质含量增加,这些炎症介质作用于窦椎神经的伤害感受器,在轻微的机械压力刺激下就可引起疼痛。

  • 唐秀锦

    唐秀锦

    主任医师擅长:骨质增生
  • 张少成

    张少成

    主任医师擅长: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和骨关节损伤、严重创
  • 薛宗林

    薛宗林

    主任医师擅长:骨折
  • 刘建华

    刘建华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