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起病比较隐匿,最早的表现为腰骶部不适和疼痛,但是大多数为隐痛,因此最容易被误诊,有很多病人症状比较轻,仅仅感觉到腰部僵硬、肌肉酸痛或椎旁压痛,遇寒冷、潮湿症状加重,这些病人经常会被误诊为风湿类疾病,而没有把它当成强直性脊柱炎,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来说早期诊断是防止致残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6、7],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
强直性脊柱炎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可以避免致残。对于40岁以下的患者,特别是男性或有强直性脊柱炎家庭史者,出现腰、骶髂、髋、膝、踝关节及跟骨、坐骨结节疼痛伴有腰部僵硬时,切勿疏忽了骶髂关节症状体征的检查和X线骨盆平片检查,因为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措施。对多次检查血沉正常和X线骨盆平片骶髂关节未见异常而骶髂关节有炎症征象者,当可确诊。对CT检查阴性暂时无法确诊的,切勿放松警惕,必须定期复查。
目前来说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很受欢迎,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危害,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呢?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有关。当病程日久,邪气闭阻,血行不畅,多出现血瘀之症状。
临床上把强直性脊柱炎分为四种,即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肾气亏虚证,瘀血阻络证,这几种主要有什么表现和哪些特征呢?
寒湿痹阻证以腰骶冷痛,沉重,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弦紧为主证,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合肾着汤加减,常用药有制川乌,桂枝,黄芪,茯苓,白术,干姜等。
湿热痹阻证以腰骶疼痛,伴发热,膝,踝等外周关节肿痛,或见目赤肿痛,口渴,舌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为主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加减,常用药有苍术,薏苡仁,黄柏,牛膝,金银花,土茯苓等。
肾气亏虚证以腰部酸痛,足跟痛为主证,偏阴虚者多伴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细;偏阳虚者伴精神疲惫,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宜补肾为主,方用青娥丸加减,偏阳虚者可与右归丸合用,偏阴虚者可与左归饮合用。常用药有怀牛膝,杜仲,川断,补骨脂,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狗脊等。
瘀血阻络证以腰骶疼痛,疼痛夜甚,局部刺痛,舌暗,脉沉弦细为主证,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有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川芎,乳香,没药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