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临床所见的骨坏死90%与使用激素和酗酒有关。但同样使用激素和酗酒的人群中,有的人却不会发生骨坏死。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血管内凝血学说。发生骨坏死的患者,往往存在高凝和低纤溶倾向指标异常和基因变异;而另外一些使用大量激素或酗酒但没有骨坏死的人群,这些指标往往是正常的。因此,通过对需要使用激素或酗酒的人群进行这些指标和基因的检测,可以预测骨坏死的发生。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病例总结出:中国人的骨坏死的发生与血液中一些高凝和低纤的因子如蛋白C(PC)、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有关。骨坏死人群的检测异常发生率在85%以上,因此通过对这些因子和基因的检测,可以预测国人骨坏死的高危人群。
在临床上,肾炎、器官移植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皮质激素以及酗酒的人群中,进行这些因子和基因的普查,筛查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在使用激素同时应用药物干预,将会减少骨坏死的发生。
总之,通过上述专家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关于致病因素的问题,另外,在骨坏死的早期尚未出现不可逆转的塌陷之前,使用抗凝和促纤溶药物会纠正患者的血液状态,从而阻断甚至逆转病程,避免手术治疗和残疾的发生。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