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大多大于60岁,常合并单系统或多系统疾病,所以、对其骨折后的处理意见不尽统一。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特点,结合各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时应基本原则:
(1)尽量减少或避开全麻插管。
(2)选择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的手术方式。
(3)术中不要过分追求解剖复位,术后加强护理、尽早翻身、坐起或离床活动,以减少或防止术后并发症。
(4)手术目的不是为术后评分,而是应尽最大可能恢复其伤前的应用功能。
(5)术后应重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骨折最常部位为脊柱椎体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腕部骨折(Colls、Barton等),由于其各自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处理方式亦不相同。
脊柱椎体骨折
脊柱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骨折,其主要特点是自发性椎体骨折或轻微外力作用下的骨折,骨折多表现一个或多个椎体的压缩;患者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且无明显神经根受压体征,拍片检查时发现椎体存在凹陷性或楔形骨折;骨折好发于胸腰段,胸椎多于腰椎,可引起驼背畸形。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