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女士年龄:51岁国籍:中国初诊日期:2011年5月7日
主诉:腰部外伤约20年余,近两年复发疼痛。
现病史:患者因腰痛来我院就诊,经过凤凰中医推荐医院医生金氏手法检查诊断(检查前未查阅患者在外院的影像检查报告):腰椎生理曲度不良,伴有退行性病变,腰椎L4/5/S1椎间隙狭窄,颈椎C5/6节滑脱,伴有生理曲度不良,骨质增生,间隙狭窄,我们称之为:腰椎病,颈椎病,也称之为脊柱综合症。以上诊断与患者曾做过的影像检查结果完全相符。
影像检查:
1:2011年1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X线诊断报告单。
检查部位:腰椎正侧位
影像所见:腰侧弯,生理曲度不良,双侧腰大肌影清晰,第2-5椎体前缘及侧缘呈唇样增生,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狭窄,其它未见异常。
诊断:
1.腰椎退行性改变
2.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变窄。
注:本片只提供参考,如要详细,建议结合骨片。
2:2011年1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X线诊断报告单。
检查部位:颈椎正侧双斜
影像所见: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5椎体向后轻度滑脱,颈4-5-6椎体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部分椎间孔变形。
诊断:颈椎病:颈5椎体向后轻度滑脱。
注:本片只提供参考,如要详细,建议结合骨片。
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正骨期:即治疗第一周每隔一天治疗一次,共三次,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第一次治疗骨盆腰椎,第二次治疗胸椎,第三次治疗颈椎
第二阶段小关节修护期:即治疗第二周,治疗两至三次,每次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治疗
第三阶段肌肉修护及康复期:即治疗第三至四周,每周来医院两次治疗,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措施
以上每次治疗前均先由按摩师给患者松解肌肉30分钟
治疗方法:
一只手四指并拢作为介质感应手附于病变部位处,另一只手握空拳作为叩击手,以小指和大鱼际外侧缘为着力点。
叩击点:治疗腰椎、胸椎大关节时叩击点落在介质感应手的指指关节处;修护小关节时叩击点落在介质感应手的手指末节处,指腹控制治疗点。
两手与脊柱的角度:双手可呈重叠平行或垂直两种叩击法;介质感应手与脊柱可呈重叠平行或垂直两种放置法。
叩击力度:正骨期、大椎体、肥胖患者可相应用力较大;修护期、小椎体、瘦弱患者用力要轻。
以上均要在医生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下,才能真正掌握正骨这门中医特色的学术专长。尤其从胸椎、颈椎发出神经丛较多,更是要掌握要领与力度,以免造成高位截瘫!
医嘱:
正骨期治疗后属于伤筋动骨,勿从事重体力劳动,如:不能干重活,不能抬/提重物;要多走路,多补液、补钙以增加骨关节间血液循环,增加钙的吸收,改善组织纤维化、钙化。康复期需要加强锻炼身体肌肉,使肌肉充分包裹骨骼,使治疗部位恢复牢固。
脊柱疾病分析:脊柱疾病多因长期坐姿不当或外伤导致椎体位置改变,又或因骨骼退化造成骨质异常生长,降低生活质量。
腰椎病中骨盆的倾斜与腰椎的突出,多引起的并发症,如:腰部双侧疼痛、双下肢麻木疼痛、腹胀腹痛、便秘、女性会引起月经不调等等。
胸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胸背疼痛及驼背,胸痛在弯曲坐位时加重,以及胃肠道消化不良、胸闷、心慌等等。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如:上肢的疼痛、放射痛、麻木、肌肉无力、运动受限、颈背部不适、头晕头痛、行走不稳、大脑供血不足、耳鸣等等。
医生的学术观点(金氏正骨学术观点):
运用整体观念阐释脊柱疾病:人体各个椎体叠加排列,下以骨盆相托支持上身重量,医生形象地把骨盆和脊柱比喻成“盖房子”,骨盆的骶椎、腰椎等大椎体在下像是房子的地基,胸椎和颈椎像是房子的墙体,地基稳,上面的墙体和屋顶才会稳,所以治疗时先矫正骨盆后再往上治疗腰椎、胸椎和颈椎。
利用气的运动瞬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气在运动中的冲击力量,准确地使错位的骨骼瞬间恢复归位,且一次性完成,否则技术生疏,多次移动骨骼会产生骨质疏松现象。
中医学认为,是经络把人体的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医生利用经络学说,治疗脊柱疾病的同时,调整经气运行时所经过头部、肩部、四肢关节的穴位,以打开穴位或封闭穴位的手法来改善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