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佝偻病,人们总以为它是婴幼儿的专利。其实不然,当孩子还在娘胎里,本病就有可能发生,医学上把这种佝偻病称之为先天性佝偻病,或称胎儿佝偻病,那么,胎儿佝偻病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看看专家如何说的吧:
原来胎儿在第8~10周,腿臂等处的长骨骨干已经开始骨化,后者需要钙、磷等矿物质的参与。而维生素D是钙、磷吸收的调节剂,它一旦缺乏,钙、磷的吸收就会减少,结果使得钙磷的乘积下降,成熟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不能钙化而继续增殖,形成骨形组织而堆积于骨骺端,而使骨的生长停滞不前,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胎儿佝偻病。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佝偻病的症状:生后2~3个月内前囟门特大、前后囟门通连、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低钙抽搐。
据医学资料统计,先天性佝偻病在我国北方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南方一些孕期保健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大城市,先天性佝偻病十分罕见。近年来本病在南方有所抬头,而发病对象往往是一些白领女性所孕育的宝宝,这主要是由于她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优越,长期呆在高级写字楼内,接受日光照射过少,而且她们工作忙,往往忽视了孕期保健,补钙不能执行到位。
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关键是接受必要的的日光照射,不能过份防晒。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到人体的皮肤上,可穿透皮肤表面,使之产生维生素D,可以帮助体内钙质的吸收,从根本上预防本病的发生。紫外线除了能防治佝偻病外,还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阳光在室内照射30分钟以上,能达到空气消毒的效果。但是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应该打开窗子或门,让阳光充分进来,或者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孕妇的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也有益于胎儿的发育。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