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疾病,由于很多人觉得这种病让自己很没面子所以不想让人知道。但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治疗的方法,这只能使病情加重,这样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扁平足的矫正手术有哪些?
1、 趾长屈肌腱转移术
扁平足畸形伴有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胫后肌腱常存在无法修补的裂缝、腱鞘瘢痕,即使直接修复了肌腱,功能仍然不好,这种情况可以将其他部位的肌腱转移过来以替代功能障碍且无法修复的胫后肌腱。
手术后将脚保持向内翻、屈脚跖的体位并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4~6周后再换用短腿后托石膏将脚固定在中立位上并继续固定四周,这时可以开始进行足趾局部功能锻炼。术后十周左右拆除石膏,开始进行足踝部的功能锻炼。
2、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是将外翻的脚后跟在跟骨后部截骨并移至小腿负重轴下面融合固定。手术时在脚后跟的外下方、跟骨结节的外侧,以垂直于脚底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将跟骨结节部截下,然后用两枚螺纹钉将截下的跟骨结节,在垂直于截骨平面稍偏向外侧的方向固定到跟骨上。注意螺纹钉的钉头不能穿透跟骨的前后关节面及距下关节。
手术后的处理和趾长屈肌腱转移术相同,但必需在x光片证实跟骨干截骨处已经愈合后,才能开始进行脚部负重锻炼。
3、外侧柱延长术
外侧柱延长术也是一种跟骨截骨术,手术时将部分跟骨表面的关节软骨截掉,然后再在髂骨上取10~15毫米的骨头并将其固定在外侧柱而使得外侧柱延长。术后处理与跟骨内侧截骨术相同。
外侧柱延长术可以改善脚前部和脚后跟向外撇的畸形改变,同时可以恢复内侧足弓的高度,保护脚底韧带在负重时免受损伤。
4、关节融合术
尽管用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加上外侧柱延长术、选择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短期效果很好,但长期效果还是不够令人满意。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主要术式,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比较好。手术后27个月时,x光片显示扁平足畸形矫正的效果很好,疼痛等症状也消失了。
以上内容介绍了扁平足的手术治疗方法,当然这些都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说的。专家表示,症状较轻的扁平足患者是不用专业治疗的,但是一定要控制病情不要继续发展,如果严重的话,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这也是患者摆脱扁平足最好的方法。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