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突出物对硬膜囊腔及脊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导致硬膜囊、硬膜外腔及脊神经根的充血、渗出、变性、浸润、增生及粘连等无菌性反应,其病理是由于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所致。一般在20岁以后,人体的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退,此时如遇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伤则成为纤维环破裂的诱因。也有不少病例并无外伤史,而是在着凉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内压增加,促进已萎缩的纤维环发生破裂。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呢?有关专家介绍了六种自查方法:
1.急性扭伤后是否跛行?
2.轻轻咳嗽,腰疼是否加重?
3.仰卧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缓解?
4.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5.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自己下肢是否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6.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以上文章讲述了关于自查六法发现你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容,以上6项如有一项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有1/5的腰腿痛病人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从国内外流行病学分析来看,自从1934年提出此病至今,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该病发病率上升,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同时由于运动量少,腰背部肌肉松弛,更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应视为有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需提高警惕。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