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腱鞘炎

首页 > 骨科 > 腱鞘炎 > 护理 > 正文

肘关节肌腱移位手术的失误及处理方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8日

肘关节肌腱移位手术的失误及处理方法!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前臂屈肌起点上移术中可能发生的失误:

肘关节肌腱移位手术的失误及处理方法

(1)误伤尺神经:前臂屈肌起点上移术需游离屈肌点腱起始部分的5cm,在此处尺神经行经尺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如操作粗暴,盲目钳夹,很容易损伤尺神经,因此手术时应首先将尺神经游离出并保护好。

(2)误伤支配屈肌的神经运动支: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下3cm处,进入尺侧屈腕肌之前发出2支一3支运动支支配该肌,再稍向下,再发出1条一2条支配指深屈肌的分支。正中神经在肘关节部位发出第一分支支配旋前圆肌.在肘关节下方发出支配前臂浅屈肌肉的肌支。作屈肌起点游离时,应竭力避免损伤这些分支。否则将影响屈曲力量,如上移时因有些运动支被牵拉而影响起点上移时,则应作这些肌支与神经主干支分离术,保护好这些分支,并在移位后保证这些运动支不受牵拉。

①屈肌总起点在肱骨干上的固定点过高或过低:屈肌总起点在肱骨干上的固定点越高。屈肘力量越大,而伸肘障碍也越严重,而固定点越低,则屈肘力量越差,伸肘障碍越小。一般应根据肱二头肌瘫痪的程度和前臂屈肌肌力的大小作适当调节,一般于肱骨下端距内上髁4cm~5cm处。

②固定点偏内后侧:由于前臂屈肌总起点向肱骨内上髁上方移位术后,常有使前臂旋前的趋势,因此固定点应偏于肱骨的前面,甚至外侧,以纠正前臂的旋前趋势,如固定点偏内后侧,则加剧旋前的趋势。

③固定点不牢靠:上肢的屈肘力量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手部于负重时屈肘肌承担的牵拉力更大,因此屈肌总起点的固定,都应作骨性固定,在肱骨上钻孔,将肌腱缝入骨孔中,或将内上髁与屈肌总起点一起凿下.用螺丝钉固定于肱骨干上。切忌将屈肌总起点的腱性部分与肱骨骨膜缝合,否则拉脱的可能性相当大。

2.背阔肌、胸大肌移位代肱二头肌术:背阔肌与胸大肌移位代肱二头肌术时,除在解剖时要小心保护神经血管蒂,保证移位后神经血管蒂无张力外,还必须注意下列几个容易发生的失误:

(1)皮下隧道太狭:由于二头肌萎缩,上臂细小,皮肤亦少,单纯作皮下遂道常常不能容纳移位之肌肉,勉强将移位肌肉塞入,势必造成肌肉收缩不良。预防方法:如上臂细小,可切除纤维化之二头肌以增大皮下遂道的容量,亦可在游离背阔肌或胸大肌时带部分覆盖该肌表面的皮肤,一并转移到上臂内前侧,保证移位肌肉在宽松的环境之中。

(2)止点太高:过去我们在行背阔肌与胸大肌移位时。远端止点常常选择原二头肌的止点,即将背阔肌和胸大肌起始部所带的深筋膜与二头肌肌腱相编接,发现肌力常常较差,近年来我们将止点选择在旋前圆肌腱性部分,或桡骨中上l/3交界处,屈肘力量大大增加,甚至近似健侧。

(3)背阔肌、胸大肌起始部分所带之筋膜太少:背阔肌、胸大肌起始部分所带的筋膜是为了肌肉移位后,重建止点部分的编接,筋膜部分带少了,肌腱缝合将很不牢靠,编人肌肉太多又造成止点部分特别粗大。

肘关节肌腱移位手术的失误及处理方法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

  • 唐秀锦

    唐秀锦

    主任医师擅长:骨质增生
  • 张少成

    张少成

    主任医师擅长: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和骨关节损伤、严重创
  • 薛宗林

    薛宗林

    主任医师擅长:骨折
  • 刘建华

    刘建华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