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腰椎间盘突出

首页 > 骨科 > 腰椎间盘突出 > 介绍 > 正文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腰椎管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神经根或(和)马尾,引起一系列症状者,称为腰椎椎管狭窄症。国内有人将其临床特点归纳为3条:

  1.间歇性跛行,主诉多而体征少,休息后有时很难查到阳性特征,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

  2.该病好发于下腰椎,依次为L4、5;L5、S1;L3、4间隙,也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隙发病。

  3.几乎所有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休息或弯腰时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人们将此表现称为神经源性或马尾源性间歇性跛行。结合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多可以及时明确诊断。

  4.发生机制

  (1)机械压迫

  1)腰椎管狭窄造成的神经根或马尾的压迫,从而产生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己被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即行走或站立时,腰椎需伸直甚至后仰,症状立即发生。坐、卧或下蹲位时,腰椎处于屈曲状态,症状缓解或消失。

  2)症状对姿势的依赖性与椎管容量有关。实验表明,腰椎屈曲位的容量比伸直位平均增加了4.85ml。容量的变化可引起硬膜囊内压力的改变。Magnaes研究发现,腰椎管狭窄症病人体位由屈曲变为伸直时,狭窄处 硬膜囊内压力逐渐升高,至完全伸直时可达80-l70mmHg,绝大多数病人超过了其平均动脉压。行走时甚至可高达1901mnHg。

  3)体位变化是造成硬膜囊内、外压力改变的重要因素。这种狭窄处硬膜囊内、外压力间歇性升高造成了神经根间歇性的压迫,导致腰椎管狭窄病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4)目前认为压迫只能导致神经功能的损害,如感觉、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但压迫

  并不能单独引起疼痛。因此,间歇性下肢疼痛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2)血液循环障碍

  1)研究表明,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血液循环障碍。Rvdevik等已证实,神经受压时首先是静脉回流受阻,其次是毛细血管血流障碍,最后才影响到动脉供血。

  2)Kobavashi对神经根血供的研究也表明,当压力为0—10mmHg时,神经根部分静脉血流受阻,静脉

  • 唐秀锦

    唐秀锦

    主任医师擅长:骨质增生
  • 张少成

    张少成

    主任医师擅长: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和骨关节损伤、严重创
  • 薛宗林

    薛宗林

    主任医师擅长:骨折
  • 刘建华

    刘建华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