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想要充分了解该病就要分析其病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软骨的磨损以及软骨细胞的代谢异常对该病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骨性关节炎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创伤、遗传、劳损等都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无论哪种因素,只要我们了解了该病的病理,就能为该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帮助,进而减少该病带来的各种危害。下面是对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分析,来看看骨性关节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1、软骨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骨性关节炎的形成主要从软骨的病变开始,在创伤、代谢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下,如果软骨发生磨损或者细胞出现代谢异常,损伤的软骨细胞会释放出一些蛋白溶解酶类,使软骨基质降解。
2、蛋白聚糖的改变
虽然蛋白聚糖的合成代谢加速,但实际上合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分解的速度,当组织中蛋白聚糖浓度持续下降时,软骨的弹性也会下降,受压后会使大量间质液丢失。另外,还可能使软骨表面膜破坏,润滑性降低,从而进一步导致软骨的损伤。
3、力的改变
软骨的一系列变化最终还是会影响软骨的生物学稳定性和对生物力学的适应性,如蛋白聚糖中葡萄糖胺聚糖的成分和分布,单体大小以及透明质酸聚合的能力等,新合成的软骨往往很快遭到破坏。
4、症状的产生
疼痛是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软骨中本身没有神经支配,那么疼痛是怎样形成的呢?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主要来自于肌肉痉挛、关节囊膨胀、滑囊炎以及韧带牵拉等。
以上就是对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分析,我们知道,该病的发生一般都是从软骨的病变开始,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对关节的保护,及时补充软骨营养。经常活动关节,使软骨充分吸收关节液中的营养,以便更好地保护关节。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