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30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过程中,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恢复期。每期均有不同的调理原则与康复方法,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与反应症状,判断病情所处于的阶段,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保养、调养,采用相应的康复方法,是缩短病程获得最佳恢复的基础。
1.急性发作期
反映于明显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腰椎外观明显侧弯或后突,腰肌发生保护性痉挛紧张,出现严重的僵滞感。腰部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前屈在30°以内,后伸在0°以内,侧屈在5°内。站立行走受到严重影响,不能翻身及转侧,稍加活动则出现痉挛性剧痛。下肢行走麻痛无力与赃行。直腿拾高在30°以内,由于神经根受压水肿,表现于急性神经根炎症状,在放射病的同时伴刀割样剧痛。腰腿痛症状为持续性,由于疼痛反应夜间难以睡眠。
2.缓解期
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持续性剧痛消失。腰部痉挛紧张的僵滞状态减轻,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活动。翻身及身体转测时虽有不适感但尚能忍受,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前屈可达30°以上,后伸可达5°以上,侧屈可达10°以上。下肢放射病症状减轻,直腿抬高在30°以上,能够站立行走与骑自行车。在某种动作的牵拉下与某种原因的作用下,表现于阵发性疼痛或出现短时间的持续疼痛症状。夜间尚能安睡。
3.恢复期
腰椎侧弯、后突畸形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久,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标准,前屈可达70°以上,后伸可达20。以上,侧屈可达20°以上。能够适应一般活动与轻微劳动,腰腿活动后可出现酸麻胀痛的不适反应,经休息后可缓解。(责任编辑:叉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